发布时间:2020-09-25 07:28:00 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集团 浏览量: 作者:梁红
张庆掣:草原来的“主任医师”,为梦想赴千里之约
初识张庆掣,是在省卫健委公示的第十四批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名单上,在工作单位为华西医院、西南医科大学等一大批“大咖”云集的带头人名单中,张庆掣的名字显得格外醒目,因为他是276名入选名单里唯一一位来自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也是仅有的两名康复医学类专家之一。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卫生院,初次见到张庆掣主任时,押手、刺入、捻转、提插......他正如行云流水般操作着手上一枚枚小小的银针,所有动作如蜻蜓点水、一气呵成。面色黝黑,仪态翩翩,51岁的张庆掣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颇为契合在内蒙古工作多年的“草原汉子”形象。在随后的采访中,他以清晰的学科思路和严谨的行医作风,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医务工作者致力康复医学多年的从医经历。这名来历平凡,却经历不凡的主任医师,为我们讲述了他为实现梦想,从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市来到青白江的故事。
专业 深耕康复医学28年
1992年,23岁的张庆掣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专业,同年进入包钢卡布其矿医院,成为一名年轻的中医科住院医师。两年后,张庆掣调入包钢医院门诊部任主治医师,负责中医内科及针灸、骨伤推拿诊疗工作,同时师承名医,学习中医正骨。
“我的大学老师当时师从北京双桥医院的康复名家,他跟我说,未来康复医学一定是门有前途和希望的学科”,说起最初踏入康复领域的情景,历历往事仿佛又浮现在他眼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那时候我对康复医学还不是很了解,但还是果断选择了这个方向......而且,我们是内蒙古第一家开设康复科的医院。”对此,张庆掣颇为自豪,也很庆幸选择了中医专业,对康复学科有了更深的研究。
果然,此后在医改政策、转诊体系和高新技术的合力推动下,康复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现如今,康复医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医学学科,已与“预防、保健和临床医学”一同成为我国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张庆掣,也成为了医院康复医学的拓荒者。
2008年,张庆掣担任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负责中医专家门诊及康复院区的针灸诊疗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包钢医院针灸康复科开展、推广及引进了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数十项,例如,温针、火针、脐针、中医微创等。开展了大量现代医疗康复项目,例如偏瘫/截瘫综合训练、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等。同时,他自己也积攒了大量的治疗经验,在治疗各种常见病以及面瘫、中风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从业28年,作为内蒙古第一批从事康复医学的专业人才,张庆掣见证了康复医学从一片贫瘠,到如今的欣欣向荣。但在张庆掣的心底,一直有个挥之不去的愿望,他想把最顶级的康复技术带到基层,带到最需要的老百姓身边。
结缘 一次旅行情定“青白江”
2019年初,张庆掣与爱人来到成都旅行,这里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给他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回到内蒙后不久,张庆掣的手机无意中收到了一条来自成都市青白江区医疗机构的招聘推文,因为是同行业的招聘,加之“成都”两个字的吸引力,他点开了推文。推文中,充满着现代化气息的“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深深吸引了在广袤草原呆了大半辈子的张庆掣,青白江区对高层次引进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给出的优渥条件也让他顿时来了兴趣。
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张庆掣毫不犹豫地投了意向书。时任福洪镇卫生院院长的何怀玉看到这份简历,抑制不了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联系了张庆掣,并就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如何深入开展康复学科建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深入的沟通。
包头与青白江,距离整整1600公里,福洪镇地处青白江区最南端,大部分都是山区丘陵地带,条件相当艰苦,作为人民教师的妻子尚未退休,独生子也远在福州求学......当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张庆掣面前时,他的脑海里浮现出28年前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的场景,也想起了年轻时立下的目标和理想......“没有平衡,只有取舍”,这一次,张庆掣更加坚定。
坚持 “妙手仁心”造福患者无数
2019年8月,福洪镇卫生院经高层次人才引进了青白江基层乡镇卫生院的第一位中医主任医师,也是全区唯一一名中医主任医师,新创立康复科。告别妻儿,张庆掣如约而至。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当他第一次从青白江城区驱车40多分钟才抵达福洪镇,看到正在进行改扩建的医院,渣土、建材堆得“漫山遍野”,四处一片狼藉时,他还是有了些许的失落。工作人员带他走进诊室——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集装箱房,一桌一椅,一些简单的康复设备......更让他担忧的是,这样的硬件设施,会有病人愿意信任他这个操着外地口音,不接地气的主任医师吗?
上班的第一天,四川农村特有的“默默蚊”就给张庆掣来了一个下马威,他的手臂、大小腿都被蚊子叮上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疙瘩。“看吧,蚊子都不欢迎我,别说病人了。”他在视频中跟妻子调侃。“理想和远方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既然这么艰苦,那你回来吧。”妻子心疼,劝他道。“那不行,我是来治病救人的,又不是来旅游度假的。”对于实现理想,这点儿“小麻烦”,张庆掣一笑置之。
本以为适应新的环境是个漫长的过程,殊不知,张庆掣在福洪很快就“出了名”。一天,张庆掣接诊了一名老年病患,老人80多岁,这天在家里突然倒地,身体左侧偏瘫,左脸歪斜,无法说话,儿女们赶紧用轮椅推着到了卫生院。张庆掣诊断老人是急性脑梗,立即通过针灸、艾灸、中药内服等多种方式为她进行治疗,并进行了精准的康复指导。仅仅一周,老人就奇迹般地言语清晰,能正常下地行走了。
“真是没想到,中医康复会有如此神奇的疗效!”老人的子女惊叹道。这下,这名在“三甲”医院工作过的康复专家从此“名声大噪”,龙泉、金堂、新都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张庆掣顿时拥有了一大批“铁粉”。
今年年初,家住新都的王阿姨摔了一跤,造成踝关节粉碎性骨折,在三甲医院骨伤科就诊时,医生告知她必须要进行手术。王阿姨犹豫了,做手术、打钢钉.....不仅对身体造成创伤,还需要人照顾,老伴儿身体不好,女儿也在外地工作,她实在不愿意给家人添麻烦。四处打听之下,她来到福洪镇卫生院,希望能接受保守治疗。张庆掣用中医正骨手法为王阿姨进行了骨伤复位,再加以中药内服。看到担心自己落下残疾的王阿姨情绪低落,张庆掣安慰道:“放心吧,中医正骨治疗是没有后遗症的,经我治疗的病人,95%以上都能很快康复。”不仅如此,他还耐心地通过手机视频指导王阿姨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两个多月的休养,王阿姨终于可以下地走动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到医院当面感谢张庆掣,他说:“张主任,您不仅医术高超,医德更是没的说啊。”
“疾病不仅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得了疾病以后,病人在心理上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依赖感,恐惧感,所以我们作为医生也要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在张庆掣看来,康复这门学科,不仅需要医生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和病人构建相互信任的桥梁。张庆掣感慨地说,每一个康复医师对接的每个患者身后,是一个家庭,我们的工作牵涉到每个家庭的悲欢,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很重大。
传承 致力培养创新康复人才
一双妙手,一颗仁心。张庆掣不仅用高超的康复技术服务患者,更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科室,而且形成了“1+1+1=无限”的优质诊疗环境,即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三合一模式。
福洪镇卫生院开设中医康复科至今,经张庆掣科室诊治的门诊患者两千多人次,科室住院患者一千余人次。在开科仅一年的时间,很多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所致偏瘫、截瘫患者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后,功能都有明显的恢复,相当部分的患者可以达到生活完全自理。
对科室的年轻医生,张庆掣也充满了责任感。他认为,作为科室负责人,就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年轻人培养好。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的年青医生都飞速地成长起来了,汤小燕就是其中的一位。每天,汤小燕都会跟随张主任参加每日两次的查房,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张庆掣会亲自示范,教会她脑卒中、脑瘫、颈椎病、认知障碍等的治疗方法,还会在工作间隙对他们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经过一年的学习,如今,这名20多岁的小姑娘,已然成为了很多病患信赖的“小汤老师”。
其实,早在包钢医院,张庆掣就承担着医院实习生以及进修生的带教工作,现在的张庆掣更是义无反顾地在医院努力开展相关医、教、研工作。“现在科室的年轻医生都成为了我的学生,他们的进步非常快。”张庆掣希望他们都成为新一代的康复人,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关于未来,张庆掣很憧憬。他说,目前取得的成绩他并不满足,未来医院还将与区中医医院合作,开展更多的新业务和新技术,张庆掣将用他的精湛医术造福更多的老百姓。有患者问:“张主任,你技术这么好,当医生多少年啦?”“我呀,27+1年了!”他乐呵呵地答道。过去的27年,他致力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康复科医师,而从这一年开始,他将赴一场与梦想的约定,让康复医疗技术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