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党风廉政

点一盏灯,照亮心中那条路

发布时间:2014-06-30 14:24:00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    浏览量:   作者:赵婀娜

   周恩义,我问你!

  “把接连6封‘母病危,速归!’的电报藏起来,坚持在抗洪抢险一线。不就是拍拍照片、写写报道吗,孰轻孰重,你为了啥?”

  周恩义,我问你!

  “儿子马上结婚、老伴住院你都不顾,拖着伤腿给画家们当领队。又不是非你不可,你为了啥?”

  周恩义,我问你!……

  这个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不解了,这个敦厚的东北汉子着急了,“我对照党章做的,有错吗?我的心告诉我这么做的,有错吗?”

  是啊,周恩义有错吗?

  让我们一起走近原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委宣传部长周恩义,去仔细探究:真的是周恩义的做法难以理解,还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他、理解他……

  这是怎样的一条路啊……

  碎玻璃、碎砖头、瓦片,经年累月后堆起的一条坑坑洼洼的土道,夹在林立的高楼间,蜿蜒四五百米。大雨过后,很滑,走不好,就会踉跄一下。

  见到周恩义,正赶上他要去探望贫困户张术兰。要说已经从区委宣传部长的岗位退下来了,这已不是分内的事。但头一天刚下了大雨,周恩义担心张术兰的房子漏水,还是想去看看。我执意跟着。没想到,这一跟,我竟走了这样一条平生从未走过的路,一条或许并不能称之为“路”的路。

  就在路的尽头,有几座简陋的矮房,其中一个是张术兰的家。

  张术兰70多岁了,靠捡拾废品为生,丈夫去世早,两个儿子,一个进了监狱,一个有智力障碍。10年前,了解到这个情况,周恩义就隔三差五来看望她。

  周恩义的腿不好,左腿做过半月板摘除手术,10年来,一个个节假日、休息日里,带着一条伤腿,周恩义无数次走过这条路,看望张术兰,跟她唠唠嗑,听她说说心里的苦。

  看完张术兰,我们走出矮房,张术兰一路送出来,周恩义几番摆手让她回去,她都不肯,后来终于停住了脚步,但还一直招着手,目送我们。

  我边走边回过头,看着这条路,看着渐渐变小的张术兰的身影,不禁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位曾经的区委书记、曾经的常委宣传部长,一个老百姓眼中的“大官儿”,在这样的一条路上,来来回回许多年?

  似乎是读到了我的疑问,周恩义对我说,“每次都是这样,哪怕下雨、下雪,就一直站在那儿,直到看不到我们为止,她那是盼着我们来啊!”

  心中有爱,脚下才有路。

  周恩义,心中装着对老百姓的牵挂,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干好宣传工作的路,一条只有心中真正装着百姓才能走出来的路。

  前后两次采访,我与周恩义细细地聊,听他讲心中的那条路。

  那是怎样的一条路啊……

  憋着一股劲儿——“宣传思想工作咋能‘靠边站’”

  周恩义告诉我,他是憋着一股劲儿做宣传工作的。

  1992年,周恩义从部队转业到盘锦市兴隆台区委宣传部。从部队团政委,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连降3级”的“待遇”并没有让周恩义想不通,“都是党的工作,让咱做啥都得好好干!”

  让他想不通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当时恰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之初,在思想领域有一个焦点问题,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否还有用。很多企业流传这样的顺口溜,“跟着书记跑断腿,不如给厂长倒杯水”、“跟着书记跑一天,不如给厂长点根烟”。在这样的氛围下,周恩义的工作开展不起来,很多领导干部不理解、不配合,“宣传工作又不能带来效益,抓那有啥用?”

  在部队当了多年政委的周恩义想不通,咱国家多少关键时刻都是依靠坚强的信念和党的思想政治优势走过来,怎么突然之间宣传思想工作就“靠边站”了呢?

  起初,倔强的周恩义跟很多人辩论,后来,他渐渐想明白了,“争论没有用,既然党把我分配到宣传战线,那我就坚守这份事业,用实践来证明,宣传思想工作到底有没有用!”

  如何寻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无需太多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周恩义找到了一个“宝”——给老百姓办实事,将党的政策理论送到老百姓的心里去,宣传思想工作有用没用,咱让老百姓说说看!

  憋着这股劲儿,老周把农村党员培训作为突破口。很多人知道,在农村,农村党员培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这项工作与枯燥、走过场挂上了钩。可在兴隆台区,整整10年间,农村党员培训课却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甚至“追捧”。为啥枯燥的培训课被周恩义张罗得红红火火?

  “法宝”就是把话说到老百姓的心里去,说他们想听的话。

  老百姓想听什么?周恩义每天在各村转悠,还带着宣传部的同事钻猪圈、下农田、蹲大棚,和大伙儿细细地唠,了解农民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

  兴隆台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伟是和老周共事20年的同事,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刘伟还忍不住“埋怨”周恩义,“我新买的一件大衣,刚穿上,就跟他钻了一天的猪圈,大衣上有了猪圈的味道,几个月都下不去。”

  经过细细琢磨,一份与众不同的农村党员培训科目表出炉了:既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有食用菌培植、稻田养蟹技术;既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养猪、养鸡的技术。讲课的教师,都是周恩义“几顾茅庐”请来的“大腕儿”。

  这样的内容乐坏了大伙儿,五六十岁的老党员抢着早早去“占座”,认认真真听讲、仔仔细细记笔记。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老周给大伙儿办的农村党员培训班好,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想来听,有的妇女还抱着孩子来听,培训班里学生越来越多,后来干脆扯一个大喇叭,让挤不进去的村民在院子里听。

  周恩义告诉我,老百姓是最容易知足的,只要你是真心地替他们着想,替他们办事儿。群众认可你办的事儿,就认可你这个人儿,认可你这个人儿,就相信你说的理儿。

  就这样,10年来,周恩义把实实在在的信息和技术送到了农民那里,也把党的方针、政策、路线潜移默化地送到老百姓的心眼儿里。

  “理论变成家常话,党的政策传万家。”这是周恩义最常说的一句话,他告诉我,作为最基层的宣传战线干部,要把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递到老百姓那里,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是否真心接受,是否能够落实好。

  “咋能说宣传思想工作‘靠边站’呢?”这股劲儿,周恩义一憋就是20年。

  认准一个理儿——“做思想工作,要讲实在话、做实在事儿”

  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好做,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可不好做。

  周恩义很清楚,光让老百姓认可还不够,得让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们也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为此,他动了不少脑筋,下了“狠功夫”。

  周恩义的“狠”,从对自己开始。为了在机关倡导党员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工作态度,周恩义给自己下了“狠”要求,把大道理唠成家常话,说到党员干部的心里去。

  我请周恩义举个例子,他未加思索,读出了那首汶川地震中打动了许多人的诗——《孩子,去天堂的路一路走好》:

  “孩子,快

  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太黑了

  妈妈怕你碰了头

  ……”

  “地震中,有多少老师用身体撑住孩子的脊梁,有多少党员干部选择了先救别人家的孩子,却与自己的孩子生死两茫茫,面对这一幕幕,我们怎能不好好思考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所代表的责任与荣耀?”

  这是汶川地震后,周恩义给机关年轻党员干部上课时的一段话,这段话,他是含着泪讲的,这段话,也是年轻的党员干部们含着泪听的。

  讲实实在在的话,这还不够。周恩义说,还得做实实在在的事,将宣传领域“空对空”的工作变得“实打实”。

  熟悉机关工作的人知道,在机关有一项重要的思想工作形式,叫作“中心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旨在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促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很多机关,这项工作流于过场。

  周恩义的倔脾气又上来了,他想不通,为啥好好的一个学习形式光是读读报、传达一下文件就打发了!

  不怕得罪人,他在会上讲了这样一段话:

  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实干、求实绩,学习理论是务虚的软指标;有的领导干部总是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功底深厚、不学习也没关系。可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一些“四基本干部”——基本理论基本不学、基本道理基本不懂、基本觉悟基本不高、基本道德基本没有。

  在领导的支持下,周恩义率领的宣传部承担起营造机关良好学习风气的重任。他也担任起“中心组学习副组长”这个得罪人的“官儿”。

  就是这个“官儿”,制定了好几条“紧箍咒”,丝毫不留情面:

  规定固定的学习日,无特殊情况不得占用;坚持考勤,缺课不请假的中心组成员无论什么原因,都要在下一个学习日当众说明情况,并补课。

  更厉害的是,建立检查学习笔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宣传部每个季度对中心组成员的学习笔记进行一次检查,差的批评,好的进行展览。每学完一个专题,宣传部还给区委的“大领导”们出考题,考察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学习的效果。

  最后一个“撒手锏”是学习档案制度。将“大领导”们的学习情况,包括出勤率、调研文章、考核成绩等装订成册,记入档案。

  “嗬!制定这些制度,你就不怕得罪人?”我忍不住问周恩义。“大不了撤了我这个副组长的‘官儿’呗,再说了,咱以身作则啊!”

  组织中心组学习之前,周恩义都要带着宣传部的同事们对全区的工作情况实实在在地调研,将那些关系全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明建设的“大题目”带上来,然后由中心组成员分头“承包”,带着题目下去调研,成熟了再拿回中心组学习会上讨论。每次,周恩义带领团队所作的调研都是最扎实的。

  因此,尽管最初的“紧箍咒”让周恩义得罪了一些人,但渐渐地,随着一个个关涉全区发展的重要决议在中心组学习会上形成,以往走过场的中心组学习竟然成为区委班子研究解决重要议题的平台。在学习、讨论、甚至辩论的氛围中,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一个个共识逐渐达成。

  不但如此,周恩义还建立起“四个一百分”的宣传工作指标体系,从理论学习到新闻宣传,从思想政治工作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项一项落实,指标一分一分考核。

  同事们说:老周真有办法,愣是把宣传工作从没指标变成有指标,将“软宣传”变成“硬任务”。

  放飞满天星——“喊破嗓子,不如树个榜样”

  早就听说周恩义这个宣传部长有个“绝活儿”——树典型。还有树立典型的六步法,依靠这种方法,他20年树了26个典型。

  我让他给讲讲。周恩义告诉我,“发现典型、选树典型、培养典型、跟踪典型、总结典型、推广典型。”

  乍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我没太当回事儿,但随着周恩义拿出几张照片,一张张讲述照片上的故事,我被深深打动了。

  第一张照片的主人公叫丁凤岐。1968年入伍,生前是渤海乡武装部长,一个英武的汉子。

  丁凤岐得了肝癌,周恩义曾亲眼看见他在民兵训练场上,牛一样壮的汉子,手按着肚子蹲在地上,疼得满脸汗,等这股劲儿过去了,起来继续带民兵训练。癌症晚期,丁凤岐和老伴儿一起到北京取药,坐着大客车路过天安门,老伴儿说,“我这辈子还没在天安门照过相,咱俩住一晚上,明天再回去。”丁凤岐却说,“后天新兵体检,档案在我那儿,还是赶快回去吧!”其实,丁凤岐老伴儿的真实想法是,老丁时间不多了,在人生的最后几天,在天安门照个相,留个最后的纪念。

  丁凤岐这个典型,周恩义跟了3年,感动了3年。周恩义告诉我,丁凤岐的典型事迹报告材料是他哭着写完的,整整写了四大篇,写了几天几夜。

  第二张照片的主人公叫刘英福,遗憾的是,照片中究竟哪个是他,究竟有没有他,已无法辨认。因为照片只从很远的地方拍摄到了许多与刘英福身形相似的背影,光着脊梁,在水中搬运沙袋。

  1994年,盘锦遭遇特大洪水。抗洪一线,李家村党支部书记刘英福,这个水性极好的农村基层干部一次次潜到水下,堵坝上的缺口,终于,体力不支,以身殉职。

  刘英福牺牲前,周恩义一直在抗洪前线,已坚守了七天七夜,并患上了急性角膜炎,眼睛红肿疼痛,连路都看不清。为了把刘英福的事迹尽快报道出去,周恩义趴在地上,打着手电筒,一直写到凌晨4点。眼睛疼得看不清东西,他就用毛巾蘸着凉水擦擦眼睛接着写。

  第二天,刘英福的典型事迹发表,抗洪前线上许多战士、群众一边看,一边哭,擦干了眼泪,跳进水里,跟洪水接着“斗”。

  第三张照片的主人公是任桂芝,这个70多岁的老太太自发组织“夕阳红无偿服务社”,专门做助人为乐的好事,周恩义为了树这个典型,号召老百姓都从身边的好事做起,整整跟了任桂芝16年,也出钱出力地帮了任桂芝16年。

  第四张照片的主人公叫孙迅、第五张照片……上百张照片、三大箱,周恩义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典型事迹,多少年了,他都舍不得扔。这些人的事迹一直跟着他,这些人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他。

  看着这些照片,听周恩义讲述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我已忍不住泪湿襟衫。

  一个好的典型,有如一盏灯,点燃了,能照亮一大片。发现这些典型,需要发现者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份持之以恒的坚持,更需要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周恩义,正是如此!

  就这样,20年来,周恩义的宣传工作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到后来的逐渐被接受,再到让领导干部和普通百姓都离不开,周恩义一股劲儿,憋了整整20年。

  这股劲儿,点燃了一盏灯,照亮了周恩义心中的路,也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责任编辑:宋军)

地方频道: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宜宾 南充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牧 凉山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投稿邮箱:djypta@163.com     电话:13688124327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2021016699号
Copyright© 2021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