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关键在于“干”字当头
发布时间:2024-10-23 17:01:08 来源: 浏览量: 作者:尹炜熠
习近平总书记在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反映的是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关键在“干”字当头,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勇于担当,在干事创业中不断锤炼过硬作风,增强干事创业激情,树牢新发展理念,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脚踏实地,不务虚名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服务人民。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把权力用来“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待。新时代新征程,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政绩观,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党性修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在知行合一中铸牢忠诚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对党忠诚是检验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试金石。党章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最重要的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与职责,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在知行合一中铸牢忠诚意识。
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不断锤炼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更是安身立命的做人底色。唯有廉洁奉公、正直无私,自身腰杆才能硬,手中工作才更实,百姓呼声才会高。在干事创业中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的公仆本色。新征程上,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服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切实强化素质、转变作风,带头干、示范干,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增强“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锐意奉献,对于工作中的困难挑战不回避、不推脱,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不断锤炼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