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环境空气质量受地理、人为因素影响压力大,形势严峻。特别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季节性强、时间跨度长、防控难度大,污染影响大。农作物秸秆资源是一把双刃剑,用则利、弃则害。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在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趋弱化。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因素,造成了农户大量焚烧秸秆、政府屡禁不止的局面。但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农户焚烧秸秆又不能简单归结于农民意识淡薄和政府查禁力度不够,如何趋利避害,用好这把双刃剑至关重要。为抓好秸秆禁烧,改善大气质量,我县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焚烧秸秆的危害
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秸秆焚烧对健康的危害。焚烧秸秆产生的滚滚浓烟中含有大量的CO、CO2、SO2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对人的眼、鼻、喉粘膜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二是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每到秋收春获时节,县城区经常遭受来自秸秆焚烧的浓烟侵袭,漫天烟雾、昏头暗地。三是秸秆焚烧对社会的危害。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引发火灾。四是秸秆焚烧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危害。焚烧秸秆将降低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致使耕地贫瘠化,蒸发土壤水分,破坏耕地墒情,烧死大量土壤微生物,致使农田板结化,破坏农田生物群落,甚至使黑粉病、毛毛虫等病虫害更严重。
二、秸秆禁烧屡禁不止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一是农作物收获期时间紧的客观原因。对农民而言,“一把火”烧掉最省事,“不烧怎么办?”是农民无奈的选择;二是行为惯性是主观原因。尽管专家认为秸秆焚烧会对土壤微生物、对地力等产生危害,但农民缺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的知识,片面的认为焚烧能增肥、灭害虫、减杂草,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特别是大气污染的危害,行为惯性使农民选择了焚烧;三是缺乏出路是重要原因。农民选择烧秸秆,是因为划算,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用上了液化气、电、天然气等能源,秸秆用作薪柴的用量减少。因成本高等种种原因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只好烧掉;四是饲养牲畜的减少。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较多农户已经不再饲养或大大减少牲畜饲养,秸秆基本失去了饲料的作用;五是劳动力不足。我县农村许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家里留守的大多是儿童和老人,农村的劳动力相对不足,特别是农忙的时候,劳动力缺乏问题突出,加之禁烧意识淡薄,就地点火焚烧现象普遍;六是缺乏综合利用成效机制。尽管秸秆用途不少,如可还田做肥料,可用做青储饲料,可做食用菌基料,可制生物质颗粒燃料,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尚未真正投入财力、精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使农作物收获期秸秆无处消纳,焚烧高发、频发。
三、秸秆综合利用做法及成效
一是党政高度重视。为改善大气质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秸秆禁烧工作。结合实际,以秸秆禁烧为要求,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综合利用为出路,改善大气质量为目的,通过疏堵结合,解决秸秆焚烧影响大气质量的难题。
二是周密制定方案。营山生态环境局和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营山县2023年秋季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采取“政府组织、市场运作、基层实施、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在环县城周边8个乡镇(街道)先行试点,再全面推行。由营山生态环境局和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实施,乡镇(街道)、村社、农户、养殖企业各方具体落实。
三是加强宣传动员。采取广播、小喇叭、微信、短信、标语、横幅、坝坝会及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与村民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大力提高了村民秸秆禁烧的自觉性和综合利用的积极性,营造了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浓厚氛围。
四是精心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干部分村分片负责,村社干部组织农民将秸秆收集在相对集中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再由养殖企业及时现场收购。县财政对收购企业按150元/吨进行补贴,对收集综合利用达300吨以上的乡镇(街道)给予不低于2.5万元奖补。县目标办牵头对乡镇(街道)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和绩效考核。
五是工作成效显著。8月下旬以来,纳入综合利用实施试点的8个乡镇(街道)已收购2075吨玉米、水稻、花生等农作物秸秆。农民通过卖秸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养殖企业通过秸秆综合利用,补充了饲料来源,优化了饲料结构。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通过加强秸秆禁烧,推行综合利用,兴了产业、富了乡亲、美了环境,让“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