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镇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发布时间:2024-11-19 16:26:59 来源:天仙镇 浏览量: 作者:通讯员
(1)坚持以“农”筑底。以梓江水资源为依托,大力培育“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发展“稻+”绿色循环种养、特色水产养殖等5000余亩,主要养殖罗氏藻虾、鲈鱼、大闸蟹等,2024年力争稻渔年总产值突破“亿”元台阶。在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三星级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加快创建省级示范园区,注册“俏天仙稻谷”“天仙二荆条”绿色食品认证2个,“加州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以特色农业为依托,加强完善产业道路,推动园区提质增效,进一步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以生态梓江为背景,打造伯雅苑、“三岔河”景点、沿江彩虹步道等节点,延伸农业产业链,初步打造出集民宿餐饮、湿地走廊、河滩沙浴文旅为一体的农业特色旅游线路。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4万人。
(二)坚持以“文”化人。
一是深挖文化基因。以四川省曲艺乡镇为品牌,深挖川剧座唱、板凳龙、滑竿号子、书画等文化元素,长期展演特色民俗文化舞蹈《板凳龙》、情景剧《滑竿号子》,开展非遗传承《川剧座唱》等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挖掘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二是打造文化场景。利用集镇更新契机,将废弃老粮站改(扩)建成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创新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文化展馆。馆内设置视频宣传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和供销合作社复盘区,综合演绎“梓江风物 千秋之业”“世纪回眸 五谷记忆”“万国之命 国之重宝”三个主题篇章,为参观者打造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自开馆以来,接受《四川日报》、四川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累计接待参观人员近1万人。
三是加强文化赋能。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辐射带动,形成“以城带乡,供给多元”的长效发展机制。通过建设文化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成立农民文化理事会和文联,组建镇文化志愿者队,重点抓住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契机,开展大型文化活动12场,“送文化下乡”30余次,进一步聚集乡村“人气”。结合精品村飞跃村、稻渔综合种养园区、三岔河旅游资源、“伯雅苑”文化产业园等资源成立天仙镇新农人文艺协会,进一步建强文旅发展“链接”。
(三)坚持以“旅”促兴。
一是接“流量”,做实服务保障。自去年三岔河景点“火爆出圈”以来,我镇赓即建立“党员带头+部门联动+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通过镇、村、派出所常态化联合巡逻+志愿者文明倡导,做实做细交通疏导、应急救援、环境清理等工作,以“文明示范线”引领“最美风景线”。为应对群众需求,修建应急厕所1处,努力提升游客体验,力争变“客流量”为“客留量”。
二是延“热度”,持续宣传推介。通过“乡村宣介官”发力推荐渔樵小村飞跃村,立足“稻香”天仙、生态渔村,以“最美露营地”“耍水好去处”等为特色标签,邀请官方媒体、自媒体账号等借助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做好宣传推广,发布宣介视频10余个,浏览量突破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