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3 05:23:00 来源:盐亭县经济合作局 浏览量: 作者:朝南
基层减负从杜绝责任“甩锅”开始
据半月谈记者采访报道,一位在乡镇工作了12年的镇党委书记王辉(化名)表示,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其所在的乡镇共认领各类《责任书》《任务告知书》共42份,其中属于乡镇职责范围内的有20项,剩余22项任务,都是各单位和部门“下放”的任务。而他进一步梳理后发现,他所在的乡镇日常约承担60项工作,其中36项是本职工作,其余24项都是上级或各部局以“属地管理”的名义甩到基层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各类执法事项上。
比如县里要求各个乡镇加强非洲猪瘟道路运输管控工作,而他们既无智能,也无检测人员、技术,只能一律劝返,流于形式;还有淘汰黄标车本是交警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工作职责,却为了完成工作把任务分解到各乡镇,乡镇又得耗费人员时间挨家挨户劝说报废;再比如该国土局管理的私挖滥采打击整治工作,他们却只负责出具一纸《处罚决定书》,将具体执行取缔责任甩给镇政府,最终因无权处理,罚的款又退了回去,闹成笑话……
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可在减负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跑偏了,惰于思考而又勤于政绩的他们,把“减负”变成一个万能大“筐”,将自己亘古未变的迂腐,勾兑点土政策甚至“小聪明”塞进去,一甩了事。很明显,这是自我“减负”,而不是真正的为基层减负。
对于乡镇基层干部来说,“没用”的事做多了,有用的事就没精力做了。造成的结果是,基层干部对于上级政策的执行力大大降低,反过来又影响上级部门对整个大局的判断和决策,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获得感被一点点剥蚀。
基层“减负”,就是要将本该职能部门承担的责任收回去,通过责任清单厘清各自责任,谁的责任谁接着,接不住就“打板子”,不仅要打响,还要打疼,彻底杜绝向乡镇甩锅的现象。还要少一些“文山会海”的折腾,少一些花样表演式的调研,让乡镇干部真正有时间去解决老百姓的需求,回应他们的关切。
而那些无谓的折腾,无聊的空耗,才是“负重”的渊源。对于很多基层干部来说,他们不是怕累,就怕累得没有价值。回过来说,减负,最该减的不是劳力,而是基层干部心中的迷茫。就是每项具体的工作都能形成一个有价值的闭环,从而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如果都是空耗在为上级部门“擦屁股”的事上,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事就会无限制搁浅。
其实,真正的“减负”不是做减法,而是做加法,是为了基层工作实效提速。那么,就需要理顺机制,推动法治,构建一个责权明晰的工作模式,让法治化、制度化替代人治、人管。这才是“减负”的要害,也只有这样的“减负”才能实现更好的“提速”,而不仅仅是开展一场关于减负的活动。
(责任编辑:杨怡宁)